現行繼承制度

    商品說明

    現行繼承制度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張又仁律師

    壹、前言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  舊有繼承制度採「概括繼承」制度,亦即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,除民法另有規定外,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一切權利與義務。另輔以「限定繼承」及「拋棄繼承」制度,前者係指繼承人得於法定期間內向法院聲請,以因繼承所得之遺產償還被繼承人之債務;後者係指繼承人得於法定前間內拋棄其繼承權而言。

    現行繼承制度則採取「概括繼承,有限責任」,輔以「拋棄繼承」制度。刪除民法第五編第二章第二節的節名「限定之繼承」,並將法律效果改為限定責任,謹簡介如後。

     

    貮、繼承之拋棄

    一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意義:

    (一)民法第1174條:「繼承人得拋棄其繼承權。前項拋棄,應於知悉其得繼承之時起三個月內,以書面向法院為之。拋棄繼承後,應以書面通知因其拋棄而應為繼承之人。但不能通知者,不在此限。

    (二)所謂拋棄繼承係指繼承人於知悉其得繼承時起三個月內,以「書面」向法院為拋棄繼承權之意思表示而言。則既係就「繼承權」為拋棄,則為拋棄繼承後,其即非繼承人。

    二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行使之時點:

    最高法院認為,所謂繼承權之拋棄係指繼承開始後,否認繼承效力之意思表示而言,若繼承開始前預為繼承權之拋棄,則不能認為有效。由此可知,拋棄繼承之行使,應於「繼承開始後」行使,不得預為拋棄。如預先訂立拋棄繼承權之契約,則至多發生債權之效力,被繼承人死亡時,仍需透過該繼承人經法定程序為拋棄繼承,才會發生拋棄之效力,而非被繼承人死亡時,當然發生拋棄繼承之效力。

    三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拋棄之範圍:

    繼承之拋棄,係就被繼承人全部遺產,為拋棄繼承權之表示,不得專就被繼承人之某一特定債權為繼承之拋棄。如為一部拋棄,即不生拋棄之效力。

    四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拋棄效力發生之時點:

    民法第1175條規定,繼承之拋棄,溯及於繼承開始時發生效力。亦即繼承人一旦依法定程序完成拋棄繼承,則該繼承人自「繼承開始時」即生拋棄繼承之效力。

    五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遺產之管理:

    為避免拋棄繼承權者所管理之遺產,於其拋棄繼承後任其廢棄而有害於其他繼承人之利益,立法者爰訂立民法第1176-1條規定:「拋棄繼承權者,就其所管理之遺產,於其他繼承人或遺產管理人開始管理前,應與處理自己事務為同一之注意,繼續管理之。」

     

    參、概括繼承,有限責任

    一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意義:

    (一)      民法第1148條:「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,除本法另有規定外,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、義務。但權利、義務專屬於被繼承人本身者,不在此限。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,以因繼承所得遺產為限,負清償責任。」

    (二)      繼承人依本條規定仍為「概括繼承」,故繼承債務仍然存在且為繼承之標的,僅係繼承人對於繼承債務僅以所得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,故繼承人如仍以其固有財產清償繼承債務時,該債權人於其債權範圍內受清償,並非無法律上之原因,故無不當得利可言,繼承人自不得再向債權人請求返還。

    二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適用範圍:

    (一)    民國99年6月10日總統令修正公佈民法第1148條,依中央法規標準法第13條應於同月12日起發生效力。

    (二)    又民法繼承編施行法第1-3條第1項:「繼承在民法繼承編中華民國98年5月22日修正施行前開始,繼承人未逾修正施行前為限定繼承之法定期間(知悉其得繼承之時起三個月內)且未為概括繼承之表示或拋棄繼承者,自修正施行之日起,適用修正後民法第1148條、第1153條至第1163條之規定。」

    三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有限責任之範圍:

    (一)    民法第1148條第2項明定,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,以「因繼承所得遺產」為限,負清償責任。

    (二)          所得遺產之範圍:

    1.  為避免被繼承人於生前將遺產贈與繼承人,以減少繼承開始時之繼承人所得遺產,致影響被繼承人債權人之權益,宜明定該等財產視同所得遺產。惟若被繼承人生前所有贈與繼承人之財產均視為所得遺產,恐亦與民眾情感相違,且對繼承人亦有失公允。故為兼顧繼承人與債權人之權益,立法者爰增訂民法第1148-1條,該規定於民國99612起發生效力。

    2.  民法第1148-1條:「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前二年內,從被繼承人受有財產之贈與者,該財產視為其所得遺產。前項財產如已移轉或滅失,其價額,依贈與時之價值計算。

    3.  又民法第1148-1條之規定,係為避免被繼承人於生前將遺產贈與繼承人,以減少繼承開始時之繼承人所得遺產,致影響「被繼承人之債權人」權益而設,並不影響「繼承人間」應繼財產之計算。因此,本條第1項財產除屬於第1173條所定特種贈與應予歸扣外,並不計入第1173條應繼遺產。

    (三)          繼承人間之連帶責任

    民法第1153條:「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,以因繼承所得遺產為限,負連帶責任。繼承人相互間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,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另有約定外,按其應繼分比例負擔之。